背角無齒蚌學名Anodonta woodiana,屬于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瓣鰓綱,蚌科,無齒蚌屬,是一種普通的貝殼類水生動物。外形呈橢圓形或卵圓形呈有角突的卵圓形,前端圓,后端略呈斜截形。殼薄,微膨脹,殼面平滑,生長線細,無鉸合齒。俗稱“河蚌”,在我國各地江河、湖沼中均有分布。
小編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這位無齒的無齒蚌君。
無齒蚌具有兩瓣卵圓形外殼,左右同形,呈鏡面對稱,殼頂突出。殼前端較圓,后端略呈截形,腹線弧形,背線平直。絞合部無齒,因而得名;其外側有韌帶,可使二殼張開。殼面生長線明顯。
緊貼二殼內面的是兩片薄的外套膜,包圍蚌體,套膜間為外套腔。套膜內面上皮具纖毛,纖毛擺動有一定方向,可引起水流。兩片套膜于后端處稍突出,相合成出水管和入水管。入水管在腹側,口呈長形,邊緣褶皺,上有許多乳突狀感覺器;出水管位背側,口小,邊緣光滑。
殼的內面有肌肉附著的肌痕,與殼腹緣并行的外套痕。殼前上方有3肌痕,一個橢圓形,為前閉殼肌痕;其后上緣為一小的略呈三角形的前縮足肌痕;其后下線為伸足肌痕。殼后端近背緣處有二肌痕,大的為后閉殼肌痕,橢圓形,其前上緣一小的是后縮足肌痕。
與殼內面肌痕相對應,可見前閉殼肌及后閉殼肌,為粗大的柱狀肌,連接左右殼,其收縮可使殼關閉。前縮足肌,后縮足肌及伸足肌一端連于斧足,一端附著在殼內面,可使斧足縮人和伸出。
背角無齒蚌001034有機生活的相冊
斧足呈斧狀,左右側扁,富肌肉,位內臟團腹側,向前下方伸出。為蚌的運動器官。我們一般吃的就是河蚌的斧足。
消化系統包括口、胃、腸、消化腺等。
口位于前閉殼肌下,為一橫縫。口的兩側各有一對三角形唇片,大,密生纖毛,有感覺和攝食功能。口后為短而寬的食道,下連膨大的胃,胃周圍有一對肝臟,可分泌淀粉酶、蔗糖酶,有導管入胃。胃后為腸,盤曲于內臟團中,后入圍心臟,直腸穿過心室,肛門開口于后閉殼肌上,出水管附近。鰓表面的纖毛可濾食水中的微小食物顆粒,送至唇片再入口。
胃腸之間有一晶桿,為一細長的棒狀物,前端較粗,頂端形態變異較大,呈細尖、膨大、鉤狀、盤曲等。晶桿位于腸內,其前端突出于胃中,與胃盾下部相接。
晶桿可儲存的食物,河蚌在缺乏食物條件下,會消化晶桿;重新喂食,數天后晶桿恢復存在。
之前“蟶”奇道絕——竹蟶篇中對其也有介紹。
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血竇等組成。圍心腔位于身體的背面,圍心腔中有一個心室、兩個心耳,心室與心耳之間有瓣膜,防止血液逆流。由心室向前通出前大動脈,向后通出后大動脈。血液由動脈流出后,經分支到身體前端、足及內臟等,到組織中形成血竇,經血竇后匯集成血管經過腎臟、鰓之后再流回心耳與心室。
鰓及外套膜上纖毛擺動,引起水流,水由入水管進入外套腔,經鰓孔到鰓腔內,沿水管上行達鰓上腔,向后流動,經出水管排出體外。水經過鰓時,即進行氣體交換。外套膜也有輔助呼吸的功能。
無齒蚌血液中含血清蛋白。氧化時呈藍色,還原時無色,其與氧結合能力不及血紅蛋白,一般軟體動物100ml血液中含氧通常不超過3mg。血液中含變形蟲狀細胞,有吞噬作用。因此血液除輸送養分外,還有排泄功能。變形蟲狀細胞聚集,使血液凝固(蚌血液中無纖維蛋白原)。
排泄系統
無齒蚌的腎是由后腎管特化形成,又稱鮑雅諾氏器,位于圍心腔腹面左右兩側,各由一海綿狀腺體及一具纖毛的薄壁管狀體構成,呈“U”形。圍心腔腺位于圍心腔的前壁,為一團分支的腺體,其中富含血液,可收集代謝產物,排入圍心腔,經腎排出體外。
神經系統
無齒蚌具有腦、足、臟3對神經節,由神經連索相連接,腦臟神經連索較長,明顯。蚌的感官不發達,位足神經節附近有平衡囊,為足部上皮下陷形成。內有心耳,掌控身體的平衡。臟神經節上面的上皮成為感覺上皮,相當于腹足類的嗅檢器,為化學感受器。另外在外套膜、唇片及水管周圍也有感覺細胞的分布。
生殖系統
蚌為雌雄異體,生殖腺位足部背側腸的周圍,呈葡萄狀腺體、精巢乳白色,卵巢淡黃色。生殖孔開口于腎孔的后下方,很小。鉤介幼蟲是河蚌等特有的幼蟲形態,長0.5~5mm長,具有雙殼,殼的游離端具有鉤與齒,殼內有足的原基,末端有粘著的足絲。
河蚌為雜食性,以有機質顆粒,輪蟲、鞭毛蟲、藻類、小的甲殼類等為食。
肉可食,也可作魚類的餌料和家禽、家畜的飼料。有的地區用為淡水育珠蚌,但珍珠的質量比不上三角帆蚌及褶紋冠蚌所育的珍珠。蚌殼可做工藝品,還可入藥。
無齒蚌君簡直全身都是寶啊!
下期,貝殼紅吃貨小編將再安利一波河蚌君的吃法,敬請期待~
本文圖文資料來源于百度百科、360文庫、全景網、24農盟網、新浪博客Leeuncle的博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