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候
貝殼就被運用在人們生活中
還被作為交易的貨幣
如今在我們生活中
貝殼也很常見,尤其在餐桌上
生蠔、花甲、扇貝、白蛤等
我們認為
所有種類的貝類都有貝殼
其實,這是錯誤的
為何能這么篤定地說“錯誤”的呢?
那是因為,創科君來了這里
還知道了有“五色泥”喲~
5月11日,由福田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深圳市太陽能學會承辦的2019年福田“市民科普游”活動正式拉開了帷幕,開始了第一站——“貝殼文化”科普游活動,此次活動大家分別前往了貝殼紅文化藝術館與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
當日上午,參加科普游的50人來到貝殼紅文化藝術館,了解貝殼知識和文化,并親自動手體驗了貝殼手工藝品的制作;下午,大家前往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學習了解了土壤類型、水土保持的意義,水土流失的類型、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危害等知識。
當天大家都收獲了哪些知識
體驗了哪些新鮮玩意
往下看
↓↓↓
小貝殼 大世界
進入館內,映入眼前的是琳瑯滿目的貝雕飾品,有迎客松、天鵝、孔雀、花鳥等,惟妙惟肖,精美絕倫,你能想到下面這些惟妙惟肖的作品是用貝殼制作的嗎?
除了一飽眼福,講解員給大家講解的知識,包括貝殼分類、綱目、特性、結構等,知識覆蓋面很廣,大家也聽得津津有味。
不是所有種類的貝類都有貝殼!
貝殼一般分為三層,角質層、棱柱層和珍珠層。我們平時看到的珍珠,其實就是沙子進入貝殼內部,被珍珠層不斷的包裹而形成的,且呈不規則圖形,需要經過后期打磨加工,才能變得圓潤。
不同種類的貝殼數量、形狀和結構變異極大,有的具有1個呈螺旋形的貝殼(如蝸牛、螺、鮑);有的具有2片瓣狀殼(如蚌、蚶、扇貝);有的具有8片板狀貝殼,呈覆瓦狀排列(如石鱉);有的1塊貝殼被包入體內(如烏賊、槍烏賊);有的貝殼甚至完全退化(如船蛆)。
所以說,不是所有種類的貝類都有貝殼的哦!
可致人死亡殺手螺——芋螺
世界上有四大名螺,萬寶螺、唐冠螺、鳳尾螺和鸚鵡螺,屬珍貴海螺,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鳳尾螺
唐冠螺
有一種螺要特別當心,那就是芋螺,它體內有毒腺,可以致多人死亡,所以在海邊游玩,請勿隨手觸碰不認識的貝類。
殺手芋螺:貝殼呈筒狀,體層具有赤褐色網紋,花紋清晰,并有2-3條深褐色橫帶。體層肩部有粗瘤,殼口廣闊。(記住啦~)
貝殼手工時刻
在參觀貝殼紅文化藝術館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貝殼手工時刻,對現場的小朋友來說,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小朋友制作作品
水土保持 責任重大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匯集深圳城市水土保持經驗和科研成果,是集科普教育、科技示范、試驗研究、技術交流于一體的示范平臺和室外課堂。
來這里,大家知道了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及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等,還見到了“五色泥”。
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當、地面植被遭破壞、耕作技術不合理、土質松散、濫伐森林、過度放牧等。
水土流失會帶來耕地破壞、河道阻塞、水旱災害等危害。
水土保持是指對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預防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雖說有的小伙伴未能親臨現場
以切身體驗了解更多知識
但是
活動中提到的知識
創科君都給大家記錄下來了
2019年福田“市民科普游”共有12場活動
活動將陸續開展
關注“創科福田”微信公眾號
創科君及時為你提供最新活動消息
給你更實用的生活指南
更有趣的科學真相
來源:福田區科學技術協會
轉載請注明以上信息
編輯:黃星
審校:劉敬濤 陳章琦 王素嫣
(文章內容、圖片均轉載于福田區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