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雕,就是巧用貝殼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經剪取、車磨、拋光、堆砌、粘貼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貼、半浮雕、鑲嵌、立體等多種形式和規格的工藝品。在工藝品種類越發豐富的今天,貝雕工藝品在人們心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不少人。
海南是海洋大省,貝類資源豐富,用來制作貝雕畫生產的原材料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特別是南海出產的珍稀有色貝殼、海螺等都是制作貝雕畫的優質原材料。
海南省技師學院的前身是海南省高級技工學校,2011年,在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設了現代手工工藝系,培養椰雕、貝雕畫等工藝方面的實用人才,發展海南的椰雕、貝雕畫工藝美術,以適應國際旅游島建設對高端旅游工藝美術產品的需求。
然而,當時海南嚴重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經省委書記羅保銘(時任省長)的指點,校方得知廣西北海有這方面的專家和人才,便迅速派出得力人員,趕赴北海,于2011年3月從廣西北海聘請“北海貝雕技藝”第四代傳人曹世蓮女士和第五代傳人吳鑒峰先生前來組織和籌建貝雕實訓與生產基地,指導開展貝雕畫生產和教學工作。
由于技師學院是培養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實用型技術人才,因而現代手工藝系采用先生產后招生的新型辦學模式,開始先不招收學生,而是把工廠建立起來,制作出一批優良作品,以便招來的學生一入校就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實踐。
劉飛雄老師在學院工作已經十七八年了,學院開設貝雕專業后,開始從事貝雕畫的設計、制作及教學工作。如今,學校貝雕廠的主要工作都是由劉老師負責。貝殼紅這次對于海南技師學院的采編,就是劉老師帶我們進行參觀、講解的。
在工廠里,我們見到了正在埋頭工作的員工和實習的學生,工廠里的原料、半成品以及車間里員工的操作過程,讓我們對貝雕畫加工生產的工序有了直觀的了解:
1、設計圖稿。由專業的設計人員在圖紙上設計好貝雕的圖樣。
2、精心選料。磨形工人根據圖稿要求選擇形狀、色澤相吻合的貝殼。
3、雕刻琢磨配件。根據圖稿形狀將貝殼原料進行切割,精雕細琢成不同部位的配件。
3、拋光。將雕琢成形的所有配件進拋光,使其熒光顯現、燦爛華美。
4、堆貼組裝。將上好亮光漆的零配件通過粘接組合成部件。
5、裝板。將粘接組合好的部件粘在相應規格的底板上。
6、裝裱。最后裝上玻璃和外框。
在這些工藝中,最值得稱贊和宣揚的是,他們現在所用的貝殼原料均是天然色彩,而不是像不少廠家和以前的貝雕畫幾乎都需要很多染色的。這得益于曹世蓮與吳鑒峰等工藝大師的貢獻:正是他們改革了傳統貝雕畫上色工藝,避免人工上色掩蓋貝殼內含的各色熒光透射的美感。
看,這些就是切割、打磨后的貝殼粘成的花朵。很多人都以為這是染色的,甚至是覺得不是用貝殼做的:貝殼怎么可能有這樣的色彩和形狀呢?
然而它們的確是用純天然的貝殼加工而成的,這就是原料。每一枚花瓣,都是精挑細選之后根據要求切割形成;花朵上靚麗的黃色與紅色,就是這些貝殼內殼的顏色,雖然原料看起來有點臟,但經過打磨、拋光之后便有了生氣與活力。
別看這每一個步驟聽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卻不低。原料要根據素材所要求的的色澤和紋理挑選;打磨、切割還要根據貝殼自身的形狀和素材的要求來進行,而且很多部件要求極高,貝殼雖然質地堅硬卻很脆,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盡棄;組裝部件的時候也是要經過一番挑選,并不是隨隨便便抓幾塊部件就能拼出一幅好看的作品。
就拿打磨切割舉例。這河蚌里裝的就是切割好的部件,非常小(盡管微距拍攝下看不出來它們的大小)。
這么一對比,相信大家就有概念了。這是學院實習生正在切割配件,切割完的成品就是剛才裝在河蚌里的那些。
最后加工完成的作品,一致有序地堆放在倉庫里。由于海南的地理位置及氣候原因,空氣濕度較大,而倉庫里的產品太多,又不能經常開窗,所以配置了除濕器。
如何把海南當地特色文化融入到貝雕中,開創有海南特色風格的貝雕畫,是吳老師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在參觀過程中,這些作品和原料,令我們嘖嘖稱奇!只有對貝殼有足夠的了解,和過硬的專業素質,才能在選料、切割等加工過程中既能將原料最大程度的利用,不造成浪費,又能將貝殼的美完美地展示出來。
像海南技師學院這樣集“產、學、研”為一體的教學生產方式,開創了先河。貝殼紅翁戎先生對這種教學方式高度贊賞:這樣既能使更多人了解到貝雕,又能為貝雕產業培養人才。要知道,從九十年代起,由于企業改制、勞動力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曾經輝煌一時的貝雕畫藝術逐步走向低潮,漸漸被人遺忘,至今國內像樣的貝雕畫工藝企業已經寥寥無幾。
而且,由于貝雕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培養一名貝雕工人需要很長時間,在當下社會物欲橫流的浮躁氛圍下,年輕人普遍對這門傳統工藝失去興趣。貝雕的手藝逐步失傳,致使人才青黃不接。
海南技師學院貝雕畫手工藝系的開設,使我們看到了貝雕畫發展的另一個方向和希望。在這浮躁的社會氛圍下,還能有人如此專心致志地將貝雕畫工藝進行傳承、發揚光大,這令貝殼紅深感敬佩!
吳鑒峰老師(右)、劉飛雄老師(左)和翁戎先生(中)在貝雕廠的作品前合影留念。
貝殼紅為此次參觀、采編深感榮幸。貝殼紅深切地希望,貝雕這項神奇的傳統工藝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夠繼續在歷史的長河里熠熠生輝。
三亞西島之行——探尋美麗西島,穿越貝殼文化長廊
西島又名玳瑁島,西瑁島,位于海南省三亞市三亞灣內,全島面積2.8平方公里,居民4千多人,世代打漁為生,是海南省沿海僅次于大洲島的第二大島嶼。島上的地勢南高北低,山地占了整個島嶼面積的60%。島上有一個貝殼雕塑的長廊,如鸚鵡螺、唐冠螺、硨磲等。
查看更多三亞西島之行——探尋美麗西島,穿越貝殼文化長廊
西島又名玳瑁島,西瑁島,位于海南省三亞市三亞灣內,全島面積2.8平方公里,居民4千多人,世代打漁為生,是海南省沿海僅次于大洲島的第二大島嶼。島上的地勢南高北低,山地占了整個島嶼面積的60%。島上有一個貝殼雕塑的長廊,如鸚鵡螺、唐冠螺、硨磲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