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之行北海貝雕博物館
今年6月16日,貝殼紅一行人來到廣西并開啟了貝殼紅中國沿海“貝景”之旅,在北海,貝殼紅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在雄偉的城市標志——南珠魂城雕,感受北海魅力;在古韻與新潮并存的南珠宮,領略北海特有的南珠文化;在北海海底世界和海洋之窗里留連忘返;在夜色掩映的北海老街,看珠貝文化是如何融入人們的生活......而當時貝雕博物館在裝修,無法參觀。
此次貝殼紅翁戎先生提前一周與北海貝雕博物館林雄館長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利成世先生聯系好,利老師陪同我們一起參觀。
北海貝雕博物館地處北海市云南北路西九巷6號,距離北海火車站4公里,南珠汽車站7公里,北海客運港6公里,銀灘8公里,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突出;是我國AAA級旅游景區,也是國內一家專業的貝雕藝術品主題博物館。
來到北海貝雕博物館,你會發現處處可見“傳承貝雕文化”,“傳承北海貝雕技藝”的標語。
北海貝雕技藝成熟于明末清初,當時多為貝雕工藝家具;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海貝雕畫名噪一時,而后日漸低迷;現在了解貝雕的人越來越少,然而還有人在堅持,還有人在試圖振興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工藝!
貝殼紅翁戎先生與林館長簡單地交談之后,就開啟了奇妙的貝雕博物館之旅。
首先注意到的是博物館門口掛滿了各式獎牌。要知道北海貝雕博物館是在2015年才正式對外開放的,短短幾年獲得如此多榮譽,當地對貝雕文化的重視可見一斑。
進入館內可以見到泛著五彩光澤的鮑魚貝工藝帆船和恢弘大氣的“北海貝雕博物館”七個字。
從左往右依次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利成世老師,貝殼紅翁戎先生,北海貝雕博物館館長(恒興珠寶公司董事長)林雄和廣西省工藝大師林湧老師
貝殼歷史文化起源區:
日月門神
展廳十分特別,進門處有兩尊表情神肅,動作孔武有力的門神雕刻,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講解員介紹說,這尊人像上面每一處都是由貝殼經過仔細加工和雕刻而成,看這金光閃閃的門神,每一處都雕刻出了門神應該的威武和神采,不禁讓人們對館內展品更為期待。
這幅《日月門神》是由兩位工藝美術大師合作完成的,每幅作品寬48厘米高68厘米,一共用了五千多小部件,用時一千多個工時完成,是館內的鎮館之寶之一!
作品以古典人物畫“門神”為原型,經修改后利用貝殼塑造了活靈活現的畫面。整幅作品色彩鮮艷、層次分明、雕刻細膩且表現手法多樣,作品榮獲2012年“金鳳凰·青島賽區”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金獎,2012年6月6日中央十套《探索與發現》頻道將其作為民族傳承文化作品向觀眾展示和介紹,是貝雕畫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精品。
“貝”部字典里的中國文化
貝殼自遠古以來就一直與人類相伴而行,考古界一致認為“人類出現在某地的時間有多長,某地食用貝類的歷史就有多長”,當然除了可食用,貝殼還長期充當了貨幣及裝飾品的用途,在簡化后的新華字典里一共收錄了73個“貝”部字。
這本大書可不是模型,是一本真書,包含了許慎所著的《說文·六篇下·貝部》中出現的59個以貝為主要構件的字,從中可以較集中地窺測到商周時期貝幣的貨幣形態、流通手段以及對后世的深遠影響。“貝”在人與人之間的經濟交往和禮尚往來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貝部字典”對面展示了夏朝以來的各式貝幣并科普了中國貨幣起源以及貝幣的各種知識。
貝殼與宗教
硨磲貝是與宗教密切相關的雙殼貝,眾所周知,硨磲是佛教七寶之一;而篤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西方,把硨磲稱為“圣水之貝”!此外法螺、印度圣螺和香螺等都可作為佛教法器。
定風珠的傳說
據清·梁章鉅《浪跡叢談》記載:因憶吾閩藩庫所藏之右旋白螺,“始于嘉慶五年,趙介山殿撰文楷、李墨莊舍人鼎元充冊封琉球國使,陛辭日,蒙賜右旋白螺,供奉舟中,蓋此螺能鎮風暴, 來自外番。……趙、李內渡后,此螺經吾閩大吏奏請,留于福州藩庫。嗣后有渡海者,皆得赍供舟中。此后冊封琉球使者及閩中督撫將軍東渡臺灣者,無不供奉舟中,間遇風暴,皆得化險為平,民間不知,以為定風珠,實白螺也。”
貝殼收藏及欣賞
四大名螺
珠母貝和珍珠飾品收藏
貝殼建筑
包括了貝殼仿生建筑以及貝殼裝飾而成的建筑。
這塊貝丘小板是白龍珍珠城貝丘遺址的復制品。
白龍珍珠城為正方形,南北長320米,東南寬233米,墻高6米,城基寬6米,城內設采珠公館,珠場司、鹽場司和寧海寺等。城墻內外砌火磚,中心每10公分一層黃土夾一層珍珠貝貝殼,層層夯實,因此得名。
貝雕歷史文化起源區:
貝歷史文化長廊
這里展示了我國古代的貝殼飾品,西周時期初見的“螺鈿”技藝,西方的螺鈿技藝作品和現代的貝殼裝飾品。
十分有意思的是,北海貝雕博物館給展品們使用一枚“日月貝”做底,標示其信息。富有海洋韻味又別出心裁,小編為此點贊!
這是北海民間所收藏的一套較為齊全的貝雕螺鈿工藝家具。據考證,它已有170年的歷史了!螺鈿紋以花鳥走獸為主,圖案豐富,做工精美,畫面生動,屬于早期北海貝雕的精品之作。
乍一眼看起來很普通的貝雕畫,靠近看細節部分簡直膜拜!這種天然的光澤只要維護得當,恐怕是一千年都不會改變呢!
墻上四幅畫分別畫了梅、蘭、竹、菊四君子,一旁是螺鈿裝飾的琵琶,底下的這座樂器究竟是古箏還是古琴呢,小編就要詢問一下機智的你們了。
北海貝雕的歷史:
包括了上世紀的貝雕畫展示,北海貝雕是如何初露頭角、艱難探索、自我突破、屢獲殊榮和陷入低谷的歷史回顧。
貝雕生產體驗區:
在一面墻上圖文并茂地展示了貝雕工藝流程,北海貝雕在山水、博古、動物、建筑、花卉、人物等不同主題的設計及制作要求。
另一邊就是貝雕設計創作室,分了制料室、教學實踐室、設計室和裝裱室。透過玻璃窗能看見里面還有許多未裝裱的貝雕畫,和正在工作的工作人員。
貝雕展示區:
這里展示了大量貝雕畫作,其中不乏大師的精品畫作,硨磲雕,珊瑚擺件及優美的工藝品。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高爾夫貝雕傳承史(縮小版)
這幅巨作原作座落在北海·天隆·三千海高爾夫會所,創下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貝雕壁畫記錄。同時采用分層玻璃底板和整塊貝殼雕刻人物頭部的創新工藝手法。從右往左能看到人們是如何將高爾夫球發展為一項運動的,也能看到不同時期的人物形象。
百鳥歸巢(縮小版)
這幅作品原作被安放在內蒙錫林浩特市玖苑國際公館大廳,是目前大幅的傳統題材貝雕畫。該畫作雕刻了一百只鳥歸巢的壯觀景象。雕工精細、層次分明、形態逼真,是工藝大師們不可多得的一幅作品。安裝時也是由工藝美術大師指導安裝。有心人可以去數一數到底“畫”了多少只鳥?
裝飾擺件:
春華秋實
作品屬于花梨座屏花鳥貝雕畫,以葡萄為創作元素,全部采用天然的彩色珍稀貝殼制作,做工精美,每一片葉子每一顆葡萄都栩栩如生。豐收的葡萄有著富裕、高貴之意,寓意擁有者事業有成、一本萬利。該作品于2014年榮獲當年的“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銀獎。
桂林山水甲天下
尤記得小學課本上寫桂林山水的句子,在山間漫步、江上泛舟時感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而看著這一幅山水貝雕畫,我卻身臨其境,似乎真去過了一次桂林!山峰由遠及近,顏色漸漸加深,輪廓漸漸分明。大大小小的船只分布在廣闊的水面,近處的山石上還清晰可見游玩的人群和石上的碑刻。
桂林不但風景秀麗,而且是歷史名城,自中唐以來是人們必去的風景勝地,這幅畫作將桂林知名的景點濃縮在一起,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象鼻山、伏波山、風雨橋、駱駝山、大榕樹等。該作品現被我國商務部收藏。
貝雕大師介紹墻:
珠還合浦
該作品屬于貝雕歷史人物畫,采用了古典人物繪畫手法,將“珠還合浦”這一典故環環相扣于畫面之中,構思飽滿,層次分明。主題突出,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在制作工藝上,采用了孕育珍珠的海貝進行精雕細琢,無論是人物、船只、海浪和建筑,都雕刻得惟妙惟肖!
詠菊
菊花盛放在百花凋零之后,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詩人等藝術家所偏愛,以菊明志,比擬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堅貞不屈的精神。這幅作品以天然彩色貝殼為原料,精心打磨,展現出了菊花的清新高雅,也是貝雕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香港回歸梅報春》貝雕作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贈予香港特區政府的珍貴賀禮。2015年,貝雕博物館成立時,為讓更多北海市民觀賞到這幅佳作,恒興公司又制作了一幅《香港回歸梅報春》貝雕作品,作為“鎮館之寶”之一掛在博物館參觀走廊的盡頭。
梅報春
該貝雕作品是根據關山月的《梅報春》畫作制作,榮獲2012年“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銅獎。作品采用了黃碟貝、白蝶貝、紅口螺等14種不同貝殼原料,按照畫作的顏色分別只取貝殼中顏色相配的一小部分進行雕刻打磨,再在背景板上堆疊粘貼而成,前后耗費了近千斤原材料。
可以見到畫中的梅花并非單一的紅色,而是呈現出紅色、粉紅色、粉白色、紅粉漸變色等多種色彩,再點綴上黃色的花蕊,讓整幅作品更有層次感,梅花的形象也更加栩栩如生,而花瓣上的清漆則進一步增強整幅作品的立體感。
2010年,“北海貝雕技藝”分別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批和北海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年北海貝雕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式啟動,同時申報北海貝雕地理標志。
在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上,我們任重而道遠!但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貝雕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館內迎賓區:
購物中心:
在這里墻上掛著大量貝雕畫可供出售。題材豐富,規格不一,可任意挑選。貝殼紅也購買了一些極具北海當地特色的貝雕畫,如北海銀灘、潿洲豬仔嶺等。
北海盛產南珠,在展廳中心有很多珍珠飾品,邊上的展柜上還有各種各樣的珍珠化妝品,牢牢的抓住了女性愛美的心理需求。
游客接待中心:
Vip游客接待中心有一張大茶桌可供休息,還有書桌、書柜供人閱讀。墻面上有北海貝雕獲得的各項榮譽,也記錄了貝雕“大事件”,以及黨支部豐富的活動剪影。玻璃展柜里則是當地學生來參與貝雕實踐活動時留下的貝雕作品和貝殼畫。
參觀完貝雕館后,林館長帶著貝殼紅一行人來到辦公區繼續交談,對于貝雕發展的現狀及將來,林館長有許多設想,就貝雕博物館而言,他認為館藏面積和購物中心還顯得太小,有大型團體來參觀時顯得較為擁擠,購物體驗也不佳。
翁戎先生補充建議可以增添更多貝殼標本、螺鈿文化等的展示,這樣才能讓現代貝雕畫顯得更真實可觸。
交談中,利成世老師提及附近還有工藝美術園可以參觀,翁戎先生表示既然過來了就也去看看,于是確定了下午的目的地——北海拾貝文化創意館。
臨近中午,林館長盛情邀請貝殼紅一行人在附近一家地道的海鮮菜館吃午飯,飯桌上幾位志同道合之人仍不停地交流各自的觀點和經驗,大家一致認為想要擺脫目前的種種困境,應當將貝雕作品制作得更為精致,一方面只有真正美的藝術品能夠留存于世,另一方面只有提高貝雕畫的價值才能留住人才,才能重振貝雕產業!
中國沿海貝殼文化之旅完美收官
今年的6月16號,貝殼紅中國沿海“貝景”之旅就是從這座充滿了濃厚的海洋文化的城市開啟的,半年后,貝殼紅又回到這里。這半年來,貝殼紅一行人走遍了廣西、廣東、海南、香港、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天津、遼寧11沿海省市,參觀了不同的海洋博物館、貝殼博物館、珍珠博覽館、貝雕藝術館;結識了許多貝類學專家、教授,貝雕工藝大師,貝殼收藏家和貝殼從業人士;參與了多項貝殼展會、博覽會......今年12月9日,貝殼紅中國沿海 “貝景”之行在防城港畫上了完滿的句點。
查看更多中國沿海貝殼文化之旅完美收官
今年的6月16號,貝殼紅中國沿海“貝景”之旅就是從這座充滿了濃厚的海洋文化的城市開啟的,半年后,貝殼紅又回到這里。這半年來,貝殼紅一行人走遍了廣西、廣東、海南、香港、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天津、遼寧11沿海省市,參觀了不同的海洋博物館、貝殼博物館、珍珠博覽館、貝雕藝術館;結識了許多貝類學專家、教授,貝雕工藝大師,貝殼收藏家和貝殼從業人士;參與了多項貝殼展會、博覽會......今年12月9日,貝殼紅中國沿海 “貝景”之行在防城港畫上了完滿的句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