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身投入蔚藍大海的懷抱,在珊瑚礁中穿行,在這里有造型奇異的珊瑚、五彩斑斕的熱帶海水魚,還有例如海蛞蝓、海葵等奇特生物,倘若你仔細觀察,沒準兒還能發(fā)現(xiàn)隱藏在珊瑚礁和海底泥沙中的貝類呢!
有這么些個大家伙——硨磲,不用仔細觀察,一眼就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硨磲,是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簾蛤目硨磲科的海洋生物,共2屬9種,全部為熱帶種,通常以足絲附著在珊瑚礁上生活。
硨磲是雙殼綱貝類中最大的一種,其中的庫氏硨磲可以生長超過1米!硨磲是用足絲進行固著生活的,無法進行移動。那么這些看起來又大又笨重的硨磲,是怎么解決“溫飽問題”的呢?
當潮水漲滿把硨磲淹沒時,它們便張開雙殼,伸出肥厚的外套膜進行活動。硨磲和其他雙殼類一樣,也是靠通過流經(jīng)體內(nèi)的海水把食物帶進來的。但單純依靠這種方式,無法滿足這些大個頭的需求,于是,硨磲便練就一門“絕世武功”,在自己的組織里種植食物。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海面具有反射作用,加之其他因素影響,能夠到達海面以下的光線比較少,而且會隨著水深遞減。而硨磲的外套膜邊緣有一種叫玻璃體的結(jié)構(gòu),能聚合光線,這就為海中的蟲黃藻提供了很好的光源進行光合作用,它們能夠利用硨磲外套膜上聚集的光線為自身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
硨磲色彩斑斕的外套膜,仿佛是打開異世界的大門。
硨磲和蟲黃藻的這種關(guān)系,我們稱之為互利共生。一方面,蟲黃藻還能夠利用硨磲外套膜提供的光線和其代謝產(chǎn)物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繁衍生息;另一方面,蟲黃藻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亦可被硨磲利用,有了蟲黃藻和海水帶來的食物,怪不得硨磲能夠長這么大呢!
看起來笨重遲鈍的硨磲,竟有如此智慧,想不到吧?
不同于碩大的硨磲,另外一種海貝,雖然體型嬌小,智慧卻也不一般。
大島戀蛤,它的名字跟它的智慧與生活習性脫不了關(guān)系。從字面上看,“戀”是不舍棄、不分開的意思,這種海貝被稱作“戀蛤”也是因為它們與一種蝦共棲的獨特生活方式的緣故。
在我國黃渤海地區(qū),潮間帶低潮線附近及淺海泥沙中生活著一種甲殼動物——大螻蛄蝦,它們營穴居生活,通常棲息在風平浪靜的海灣中。
生活在黃渤海沿岸的人對它們應(yīng)該不會很陌生,因為這是美食啊……
爆炒螻蛄蝦片
這乍一看是普普通通的蝦,但當你仔細觀察,偶爾能發(fā)現(xiàn)有些大螻蛄蝦的腹面,不太一樣,這是因為大島戀蛤攀附在大螻蛄蝦的胸足之間或腹部上。不過,大島戀蛤這既不屬于附著生活也不屬于寄生,而是共棲生活。
全是蝦卵,要找到大島戀也是需要運氣和好眼力的
在共棲過程中,大島戀蛤能夠獲取它們所需要的養(yǎng)料和固定的生存空間,進而繁衍生息。不過,大螻蛄蝦卻幾乎沒有從這種共棲關(guān)系上獲得任何好處,這種生活方式,只對大島戀蛤有好處,對大螻蛄蝦既無利也無害。所以,這種情況,是大螻蛄蝦被大島戀蛤征服了么?
看完文章,各位是不是被貝類生物的智慧給深深折服了呢?
(文章圖文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海貝生存術(shù)》·魏建功主編、視覺中國、搜狐美食、鐵血社區(qū)、UC頭條等)
《貝殼有畫說》繽紛開課,在華強北領(lǐng)略海與貝的絢爛多姿
冷風蕭瑟的冬日,不必去見大海,也能感受海的浪漫。2024年11月23日,在華強北博物館舉辦的《貝殼有畫說》體驗課堂就帶領(lǐng)現(xiàn)場觀眾領(lǐng)略了海洋與貝殼的絢爛多姿。
2024中國海洋經(jīng)濟博覽會開幕在即,誠邀您共享藍色經(jīng)濟
2024中國海洋經(jīng)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將于10月31日-11月2日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主會場)和深圳機場游艇碼頭(分會場)煥新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