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三:《上海外灘萬國建》
每當夜幕降臨,外灘打上昏黃的燈光,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足以想象它當年的舊模樣——那曾經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回首外灘發展史,也是一部斗爭史,流淌著中華兒女的血與淚。
圖片來源:新浪新聞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帝國在上海開辟租界前,首先劃定外灘一帶江面為其船只的“下錨地段”。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1月29日,通過《上海土地章程》把外灘以西的830畝土地劃為英租界。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法國殖民者搶占外灘建立了法租界。
清咸豐四年(1854年)-民國三十年(1941年)間,外灘出現十余家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成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東方華爾街”之稱。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軍占領租界。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中國收回租界管理權,外灘所在的道路被命名為中山東一路。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受命全面接管民國資本銀行。新生的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分行等國資銀行集聚外灘。
今時不同往日,中華兒女已是當家主人。經過新一輪的修護與改造,外灘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來客。這些矗立在外灘上的古典西洋式大樓,以“萬國建筑博覽群”的姿態,目睹了上海的發展,也見證了對岸——陸家嘴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神奇變遷,它替代外灘,逐漸成為極具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之一。
外灘實景(圖片來源:第一財經·房天男)
貝殼紅貝雕《上海外灘萬國建》
【原色環保】
【原色環?!?
貝殼紅貝雕作品——《上海外灘萬國建》,以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與海關大樓為主體,畫面整潔大氣;以珍珠貝的質感,完美的刻畫出外灘建筑的古典,偏暖的色調,仿佛連時光都變得溫柔。
中國發展的腳步永不停歇,從華北的京津,到華南的廣深,當深圳特區走過輝煌40周年之際,在華東的上海,上海的外灘,也將繼續見證中國改革開放、日新月異的美好變遷!
貝殼紅貝雕作品——《上海外灘萬國建》,以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與海關大樓為主體,畫面整潔大氣;以珍珠貝的質感,完美的刻畫出外灘建筑的古典,偏暖的色調,仿佛連時光都變得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