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滿目青苔,寧靜悠揚的古村落里一棟紅色磚樓分外醒目。這里遠離城市的喧囂,縱使歲月風云流轉,但世人不會遺忘這里的故事。
孫中山故居:歷史淵源
公元 1866 年 11 月 12 日,一個男嬰呱呱墜地,打破了這座小村莊的寧靜,改變了中國的命運,這個男嬰便是孫中山。
圖源:搜狐
鴉片戰爭后,意識到中華民族有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原本學醫的孫中山先生,決定拋棄“醫人生涯”,進行“醫國事業”。
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創立《五權憲法》,倡導三民主義,為近代中國的民族獨立、民族自由、民族幸福無私奉獻,為實現國家統一、振興中華而殫精竭慮,最終“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為紀念孫中山先生, 1956年于孫中山故居西北側修建孫中山紀念館,向世人敘述其生平與貢獻。
貝雕巧用珍貝,再現紅色經典
貝殼紅貝雕《孫中山故居》,巧用貝殼色澤及紋理,描繪了孫中山故居游人如織的場景,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慕名而來,“天下為公”仿佛在向世人述說著那激蕩的歲月。
孫中山故居實景(圖源:去哪兒旅行)
景區大門實景(圖源:去哪兒旅行)
貝殼紅貝雕《孫中山故居》
精雕細琢,復刻經典
154年前,孫中山先生誕生于香山縣,高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啟中華民國新序章。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香山縣改名中山縣;1983年,中山撤縣改市,屬佛山市管轄;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
42年前,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寶安縣撤縣,設立深圳市;40年前,深圳經濟特區設立。
中山與深圳,這兩座伶仃洋灣畔的城市,如今緊密的連接在一起,在建的深中通道,未來將促進兩岸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往來,形成一條全新升級的產業走廊,為珠三角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注入新的經濟活力。
圖片來源:網絡
預計2024年,深中通道將全線通車,屆時僅需半小時便可對接珠江兩岸。中山、尤其是火炬開發區的地理優勢將被徹底激活,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擔當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角色,珠江口門戶城市和交通橋頭堡的地位得以確立。
而深中通道的另一端,連接著深圳黃金區域——寶安西鄉,5公里范圍內可以到達前海自貿區、寶安中心、深圳寶安機場等,距離會展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直線距離也僅10公里左右。建成后,深圳臨港產業和空港經濟獲利明顯,寶安的會展經濟也會隨著深中通道的建設得到更好的發展。
中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地帶,是粵港澳灣區建設的重要一極;深圳,粵港澳灣區區域發展的四大核心引擎之一,二者將共同攜手,發揮其各自優勢,對標世界一流灣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建高水平城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