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貨幣
在人類早期的經濟活動中, 一種名為貨貝的貝殼, 以其堅固耐磨、光潔美麗、易于攜帶和具有自然單位的特點, 充當了商品交換的媒介, 這即是最原始的貨幣。在貨幣史上, 用貝殼當貨幣流通時間也較長, 使用更廣,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用貝殼充當貨幣的歷史。600年前,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時, 船隊到達印度洋的島國馬爾代夫, 當時叫溜山國。據隨行的鞏珍在所著《西洋番國志》記載, 當地的商業貿易以銀幣交易, 但是有意思的是, 這里卻供應外國通行的貨幣——貝殼。原來馬爾代夫的許多珊瑚島礁盛產一種貝殼, 當地人采集貝殼, 堆積如山, 待貝殼里面的肉腐爛后, 將貝殼洗凈, 然后販賣給暹羅(今泰國)、榜葛刺國(今孟加拉)等國作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據考證, 明代在云南部分地區也通行以貝殼作為流通的貨幣, 是否由暹羅輾轉而來, 尚不得而知。
精美藏品
藝術啟蒙
進入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貝殼的藝術比較典型的就是洛可可風格, 無論是繪畫、建筑、雕塑、工藝品, 甚至是服裝, 都能看出從貝殼紋理以及形態上的啟迪。貝殼對于近現代影響, 是從文藝復興時期洛可可風格建筑可以體現, 現在我們身邊所有的法式、西班牙, 以及新古典建筑的藝術性上, 都能從貝殼中找到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