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角,大有來頭,其本身充滿傳奇色彩,更因其品相完美、稀缺罕見而身價高昂。
天王寶螺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腹足目寶螺科林西那貝亞屬的貝類,因其美麗的外形,而備受廣大貝殼收藏愛好者的青睞,具有較高的收藏和觀賞價值,是世界最稀有的名貝之一。
在20世紀60年代末以前,全世界僅發現兩枚天王寶螺,一枚保存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另一枚則保存在哈佛大學的比較動物學博物館。
當時,關于天王寶螺的產地一直是個謎,眾說紛紜,直到1965年菲律賓的漁民在一條魚的肚子中發現了未被消化的天王寶螺,這個謎底才被解開。這一發現在當時的貝殼收藏界引起很大的轟動,并作為巨大的科學發現被刊登于《夏威夷貝類新聞》這一著名貝類雜志上。
天王寶螺,又被稱為“白齒寶貝”,貝殼堅固,通常為球形,表面鍍有一層琺瑯質,極光滑并富有光澤。背棕褐色,有白色及藍色大斑點;殼底白色。其背部隆起,前端突出,螺層內卷,在殼體背面的中央線上呈縫狀,長度幾乎等于殼長。兩唇很厚,向內卷曲,唇緣厚,唇齒粗壯發達,無厴。成年個體的螺旋部極小,一般埋于體螺層中,吻和水管都比較短。
▼活體天王寶螺
外套膜和足都十分發達,一般具有外觸角。生活時外套膜伸展將貝殼包被起來。寶螺的身體可以全部縮入殼內。
天王寶螺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暖海區域,通常分布于印度洋東部-菲律賓,棲息于水深100~200米的海底,喜歡藏匿于礁石下方和珊瑚礁的空隙間與洞穴內,行動緩慢,怕強光,白天蟄伏在珊瑚洞穴或巖石下面,黎明或黃昏時外出覓食,是肉食性的種類。它們用齒舌捕食海綿、有孔蟲、藻類、珊瑚動物和小的甲殼類動物。
由于天王寶螺的生活習性,使得其蹤跡難尋,且不適于拖網捕撈。不過,人們卻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獲得。
天王寶螺殼表圓潤光滑,身上沒有棘刺和結節等,便于魚類吞食,一些魚類喜歡吞食天王寶螺。
假如一條剛吞下天王寶螺的大魚恰好被人們捕獲,此時天王寶螺還沒有被魚類消化,那么人們就可以得到一枚稀有的活體天王寶螺標本。
盡管這聽起來有些不可能,但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就曾經發生過。
著名的華人貝殼學家陳宏凱先生講過一個關于他和天王寶螺的故事。
20世紀60年代,陳先生旅居菲律賓。當時的貝殼收藏愛好者都知道天王寶螺經常可從石斑魚腹中發現,恰巧陳先生就住在一個石斑魚加工廠附近。每天他都讓加工廠的工人幫忙尋找魚腹中的硬物,但一連找了兩年都毫無收獲。
皇天不負有心人,有一天他終于如愿以償,發現了一枚天王寶螺,這是當時世界上發現的第四枚珍貴標本。陳先生帶著這枚異常珍貴的天王寶螺參加了當時在比利時舉辦的貝展,并在展會上將其售出,因而獲得了一筆巨額的環球旅行費用。
20世紀八十年代,天王寶螺頻繁被發現,因此它們的市價跌到了大約5000美元。到2000年,它們出現的頻率更高,達到“鉆石”級的天王寶螺售價約為1500美元,而品相稍差的,售價約為1000美元。
盡管新的天王寶螺標本不斷被發現,但相對于其他貝殼,它還算是珍貴稀有的,所以一直價格不菲。
在其主產地菲律賓,當地政府已經將其列為珍稀保護動物并禁止出口,想要得到一枚天王寶螺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收藏到一枚品質出眾的天王寶螺標本貝成為貝殼愛好者的夢想之一。
在百度貼吧·貝殼吧,就有一位貝友將其收藏的天王寶螺曬出。
帖子下面的評論,其他貝友的反應亮了……
壕!壕無人性!超級絕美!
天王寶螺所在的林西那貝亞屬算是寶螺科中的名門望族,不只是天王寶螺,該屬中多種寶螺也是為世人熟知的貝殼之一,因而業內將它們稱為“大名譽品”。
林西那貝亞屬知名寶螺大合照
(本文圖文資料來源:《海貝傳奇》·李夕聰主編、百度百科、維基百科、蠔宅貝殼工作室、新浪博客·藍麥旗本的博客、新浪博客·張帆-LUCIFER的博客、百度貼吧·貝殼吧·kingjyh2011、全景網等)